大暑
“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多年前的某个酷暑日,王羲之提笔给友人写了封短信。这短短20个字的《大热帖》,大概是书法史上最直白的“求降温”记录——天太热了,您可以晚些做某些事,我没力气多写,就说这么几句吧。
遭遇热浪的“书圣”,也会像现代人一样窝在家中,懒得长篇大论。
王羲之大概是最坦诚的“怕热星人”。除了《大热帖》里直白的吐槽,他在《今日热甚帖》里更夸张:“今日热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天热到极点,我整个人都虚了,连好好写字的力气都没了。
王羲之还有两帖控诉炎热,《热日帖》和《毒热帖》。加上前面的两帖,上述四帖被后人合并称为“热甚帖大全”。
王羲之的同行们,面对忍无可忍的炎热时,也纷纷提起了笔……
夏天,北宋书法家蔡襄,是被暑气追着跑的。“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他在《暑热帖》里吐槽的场景,像极了忙碌的现代人,一边向往诗与远方,一边又只能埋头苦干在工作里。
但这位茶道大师自有解法:“精茶数片,不一一。”天热到没处躲?我给你送上几片好茶,就不详细说了。
《暑热帖》篇幅也短,但帖中行楷字字如玉。躲不开的酷热也化在书法家的笔端,成为一阵清风,让人赏心悦目。
米芾大概是最会“物理降温”的书法家。他在《逃暑帖》里写:“芾逃暑山,幸兹安适。”直接躲进山里避暑,够硬核。寻一方清凉境地,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享绿荫、沐凉风、听鸟鸣,何尝不是一剂避暑良方?
今日大暑,24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真正是炎热之极,通常在“三伏天”里“中伏”前后,可谓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虽然此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湿热难熬,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今日虽然分享了书法里的“热”,却更想探讨一个“凉”字。暑热并非刁难,而是一面镜子——照见人如何与不如意周旋。有人直抒胸臆,有人巧寻出口,有人沉潜内观,最终都在方寸笔墨间,留下对生活最本真的应答:对待每一个酷暑,承认它,接纳它,再用自己的方式,让日子在热辣辣的现实里,开出一朵从容的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案 | 张春燕
制图 | 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