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淀区复兴路的梅地亚中心
这座被中外记者
亲切称为“新闻发源地”的场所
再度肩负起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
于8月27日正式启用
向全球媒体敞开大门
服务保障悄然升级
步入新闻中心一层大厅,庄重的红色扑面而来。最醒目的位置矗立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大型背景板,红底黄字,采用中英文双语标识,上方是此次纪念活动的专属标识——融合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长城、代表和平的橄榄枝以及醒目的“80”字样。
这里已然成为服务全球记者的核心枢纽
媒体证发放井然有序
通信传输设备全天候保障信息畅通
资料查询服务方便快捷
咨询台前
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采访相关的各类问题
在记者工作区,不少记者正伏案工作,键盘敲击声和低语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为中外记者提供包括打印服务、官方图片服务等在内的全套办公支持,并贴心地安排了茶歇区。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相比,工作区的灯光明显更加明亮。“这是根据记者们长时间伏案工作的需求,特别进行的调整优化。” 工作人员介绍。
在设施配备上,除了保留原有的圆桌和软椅,本次特别增设了长条形办公桌,桌面更加宽大平整。此外,中国邮政在现场设置了自助明信片打印机,吸引了不少记者打印专属纪念品。
新闻发布厅焕新
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被改造为本场纪念活动的新闻发布厅。活动期间,这里将密集举办3场记者招待会和3场记者见面会。目前,发布厅已布置完毕,主题背景板、发布台、座椅以及灯光音响等设备均已就绪待命。
与两会期间惯用的蓝色调不同,此次新闻发布厅整体焕然一新,主打庄重热烈的红色主题:背景板、座椅椅套均采用红色,椅套上还精心点缀着中国结等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元素,与暗红色的地毯交相辉映。一眼望去,满目中国红,营造出庄严而隆重的氛围。
记者看到,现场摆放了约200张座椅。据了解,根据以往经验,实际到场的记者人数将远超这一数字。
8月28日上午,首场记者招待会在此举行,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筹备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69张照片见证国防实力跨越
一层的媒体展示区跃动着科技脉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在此设立专区,展示其新媒体平台及前沿技术应用。在新华社展区,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带来的多款创新研发的新媒体及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吸引了众多记者驻足围观。
沿着扶梯上行
二楼通道化身为
一条庄严的“历史走廊”
通过69张照片
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阅兵
记者看到
有1949-1959年、1984年、1999年、
2009年和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
以及1981年、2015年、
2017年的阅兵现场照片
图片展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的一张经典黑白照片开篇——参加分列式的骑兵部队正策马经过天安门广场。沿着清晰的时间轴线,照片逐渐从泛黄的黑白影像过渡到彩色高清画面,照片中呈现的受阅武器装备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记者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我最期待国家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是空中装备飞过天安门的时刻!”他们交流着期待。
根据官方目前披露的消息,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数量型号达上百种,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
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充分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梅地亚中心与媒体的深厚渊源,从其英文名“media”便可见一斑。自2008年起,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将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设在了这里。由此,梅地亚中心成为全国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千上万的新闻影像和图文资料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这座“新闻发源地”再次承载特殊使命。除发布会外,新闻中心还组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题外采活动,为世界提供多元观察视角。
随着中外记者陆续入驻,新闻中心已进入高效运行状态。这座连通历史与现实的媒体枢纽,正静待庄严纪念时刻的到来,准备将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故事,传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