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体检报告上的数据更“好看”,不少人在体检前“煞费苦心”:有的人提前节食、运动,只为了“降糖减脂”;有的人“恶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的人在体检前大量喝水;有的人在体检前一周,给自己的作息来了个“180度”大调整……那么,体检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可取吗?
体检前“临时抱佛脚”有何危害
定期体检对预防疾病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不少人而言,体检让人“又爱又恨”:既怕错过了检查没能及时发现重大的健康隐患,又怕真去检查了,就不得不直面体检报告上的各种“小毛病”和异常数据。因此,很多人会在体检前“临时抱佛脚”。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健康管理生活方式需要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多数人采取碎片化的健康管理行为。另外,人们普遍对慢性病风险认识不足,即使在近年来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逐年升高、居民健康素养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将防病意识实际转换为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行动的比例也不高。很多人更倾向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如通过突击节食或锻炼来改善一些健康指标。
需要强调的是,体检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并不可取。如节食、高强度运动,或是检前大量饮水、服用药物等,这些做法可能影响医生对于体检结果的判断,给体检者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可能使一些原本正常的体检指标出现异常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漏诊,或是掩盖真实病情。
例如,如果因为节食,空腹血糖偏低,可能掩盖糖尿病前期的情况;大量饮水可能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常规结果;短期的剧烈运动可能引起血、尿化验中相关指标的异常。节食、检前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肌肉流失、低血糖等情况的发生。
科学做好检前准备
在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动物血液制品、高糖食物、高蛋白质食物、高脂肪食物、高嘌呤食物。体检当天,早晨禁食(空腹8小时以上,可饮白开水100毫升),前一天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晚餐后就不再摄入其他食物。
每天需服药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亢、甲减、哮喘等患者,在体检前仍要正常服用治疗药物,以避免在体检时发生不良后果。女性要避开经期,以免影响二便化验结果。
在体检当天,还可携带既往病历和治疗记录,将自身真实情况如实告知体检医生,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如果对结果存在疑问,可根据体检流程申请复检。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体检并非健康管理的终点而是起点,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四点:一要做好自我监测,不但要长期监测体重,还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二要合理膳食,做到饮食结构科学及总能量摄入合理;三要适量运动,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四要做好睡眠与压力管理,保障充足睡眠。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湖南省胸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谭振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杨正强 通讯员 罗雅洁
策划:郑颖璠
编辑:胡彬 王千惠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