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到“神舟”往返
“天宫”建成、“嫦娥”探月
“天问”探火……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
“东方红一号”卫星永恒璀璨
指引着一代代航天人
向宇宙更深处进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上,一组实时数据引人注目:近地点429.24km,远地点2000.35km,倾角68.43°,当前经度:145.91°,当前纬度:-27.25°,当前高度:1885.88km——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此刻在太空中的精确位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由海淀企业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这套实时显示系统,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这颗“太空元老”的运行轨迹。
海淀是“东方红一号”诞生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虽然电池早已耗尽,无法再播放《东方红》,但‘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介绍,展区配备了互动屏幕,观众可以随时观看卫星发射纪录片和轨道运行原理科普视频。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令人惊叹的是,这颗设计寿命仅20天的卫星,在太空遨游55年后依然坚守岗位,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展览资料显示,位于海淀知春路63号的北京卫星制造厂(529厂)正是“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
该厂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1965年受命承担我国首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从1965年到1970年,科研人员在这里完成了卫星的研制、生产、总装和测试工作。
据了解,“东方红一号”之所以能长期运行,得益于其特殊的轨道设计。卫星被送入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2368公里的椭圆轨道,在近乎真空的太空环境中,几乎不受空气阻力影响。
监测数据显示,55年来其轨道高度仅下降约10公里,至今仍以每天约13圈的速度绕地球飞行,这一成就凝结了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航天精神的时代传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展览现场1:1复刻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配合300余幅历史图片和108件珍贵实物,生动再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历程。值得注意的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22位曾在海淀工作生活,这片土地堪称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自2024年11月18日开展以来,该展览已接待143个团体及散客共计近万人次参观。在“筑梦新征程”展区,中国空间站、“华龙一号”等模型展示了新时代航天成就,与“东方红一号”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正在现场参观的大学生刘文慧表示,看到这些展品,更能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力量。
据悉,今天(4月24日),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举办。活动包括航天模型展示、太空邮局纪念封发行、人大附航天城学校合唱团表演等丰富内容,让公众全方位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记者:李平
编辑:旭日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