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月亮姐姐来了!当法律知识脱下严肃外衣,法袍与校服聊起了春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21:56:32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e8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京城四月,春和景明,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礼堂里,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4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指导,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暨《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开启线上直播。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学校师生家长以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法治与少年

    京城四月,春和景明,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礼堂里,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4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指导,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暨《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开启线上直播。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学校师生家长以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法治与少年的对话。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主持人月亮姐姐主持活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王亚章为活动致辞。

    在戏剧与课堂中对学生欺凌说“不”

    “我永远忘不了2023年9月15日。那天的我,无助、迷茫,我的世界好像失去了光芒……”

    舞台上,灯光亮起。随着高中生“小洁”的遭遇缓缓展开,普法活动在北大附中戏剧社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法治情景剧《光》中正式拉开帷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戏剧社学生表演法治情景剧《光》。

    故事中,因军训时中暑晕倒,小洁被教官送到医务室,却引发小瑶、小菲等人的恶意。她们纠集十几人,对小洁进行殴打、辱骂。法庭上,小瑶的轻佻、小菲的慌乱、小瑶母亲的崩溃,以及审判长公正严明的审判,在同学们惟妙惟肖的演绎下一一呈现。

    “亲爱的同学们,校园生活是美好的,但美好中,也许会有一些小插曲,希望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学会向老师、家长请求帮助,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话剧结尾,小洁的独白,再次引发观众对学生欺凌的深度思考。

    剧情落幕,北大附中法治副校长、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海虹登台授课。她以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瞬间将同学们的注意力拉到了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起学生欺凌的识别、危害与治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北大附中法治副校长、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海虹讲授普法小课堂。

    “什么是学生欺凌?它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王海虹结合电影情节与法律规定,详细剖析欺凌的四种常见形式——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孤立和网络欺凌,让同学们对学生欺凌有了清晰认知。

    在课上,王海虹告诉同学们,学生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自卑、抑郁等心理创伤,使欺凌者养成暴力倾向,甚至走向违法犯罪,还会让旁观者因安全感缺失而扭曲价值观。

    “如果你是哪吒,面对村民嘲笑误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看到同学被孤立,你会如何帮助同学?”在授课过程中,王海虹不断引导同学们换位思考,帮助大家深化对欺凌的认识。

    授课过程中,除了结合热播动画电影,王海虹还介绍了许多司法案例,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可感。

    同学们聚精会神、若有所思,不时还记着笔记。

    在课堂最后的反欺凌集体宣誓环节,由王海虹带领,同学们全体起立,用坚定而响亮的声音作出郑重承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同学们集体宣誓反欺凌。

    “我们承诺:不参与欺凌,不沉默纵容,用善意对待每一位同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在典型案例引领中彰显司法守护力量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最高法一直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规范引领作用。

    此次普法活动同时也是一次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最高法首次在校园里发布一批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最高法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分别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围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情况,并发布6个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姬忠彪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规范引领作用,自2013年以来围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共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25批252个,并于2024年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八家单位共同建设上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在统一裁判标准、促进司法公正、增强全社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场所,不仅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港湾。中小学是未成年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未成年人较容易发生伤害的地方。本次发布一批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厘清学校教育管理责任、促进家庭和学校携手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姬忠彪介绍到。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民法院依法支持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行为。”蔡金芳表示,“人民法院通过对相关案件中各方责任的认定,推动学校教育、管理职责的落实。”

    6件典型案例通过司法裁判,明确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管理秩序、支持合理教育惩戒行为,引导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回应了当下的社会关注热点,发挥了司法裁判规范、评价、教育、引领功能,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质效,提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水平,以坚实的司法履职推动‘六大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推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和法治环境。”蔡金芳话音刚落,台下即响起热烈掌声。

    在互动问答中解惑未成年人成长疑虑

    在互动问答环节。师生家长们踊跃提问,蔡金芳与王海虹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

    “上体育课的时候,如果我们在学校跑步机上受伤了,学校会对我们负责吗?”一位同学抛出校园常见问题。蔡金芳从产品责任、学校是否疏忽及学生自身过错等方面综合分析,指出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学校是否担责,并强调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商。

    “网上的‘开盒挂人’犯法吗?会被法律判什么罪?”有同学举手提出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现场学生、家长、老师与法官交流互动。

    对此,王海虹表示,“开盒挂人”不仅侵害个人信息等隐私权,还涉及名誉权等人格权甚至人身权利的侵害,可能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她用一个真实案例说明侵权者所受惩罚,为同学们敲响了警钟。

    针对一名老师提出的关于如何区分“学生矛盾”与“构成欺凌”的难题,王海虹从主体要素、主观因素、欺凌地点、行为方式及损害后果五个维度详细阐述校园欺凌的判定要素,建议学校建立科学的学生教育保护辅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等专业力量作用。

    学生家长则关心合理教育惩戒的限度。关于这一问题,蔡金芳举例说明合法惩戒措施,如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等,同时严正指出体罚、变相体罚及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均属违法。她呼吁广大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家校携手,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余韵中凝聚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识

    活动落幕,现场的嘉宾和师生家长代表意犹未尽。

    “我做了相当多的笔记,感触良多。”全国人大代表张海鸥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笔记本,她谈到,今天最高法举办的普法活动紧密围绕当下社会关注重点,由学生们自己演绎真实案例,由最高法和北京三中院的法官授课答疑,师生家长们也积极踊跃提问,兼具了针对性、创新性、权威性和成效性。

    张海鸥告诉记者,她通过履职了解到:“社会力量在普法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司法机关,律所和高校等也可以更多参与到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中,通过生动有趣、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全国人大代表张海鸥、北京市人大代表祖彬在活动后接受媒体采访。

    “今天的普法形式非常新颖,贴近实际,令我印象深刻。”北京市人大代表祖彬对最高法这一活动赞不绝口,她盛赞《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这种新颖的普法形式,通过对书中案例故事的情景剧表演的代入感,让家长和学生感同身受,法官现场讲解更是让法条鲜活起来。

    “北京法院可以组织开展更多类似法庭情景剧表演的沉浸式普法活动,多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让师生家长共同走进法院,亲身体验法治工作。”祖彬建议。

    “通过参加多种普法活动,学生们的法律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显著提升,也知道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北大附中初中部道德与法治老师付博涵见证了学生们的蜕变,“学校与北京市三中院的长期合作,让学生有机会走进法院,亲身体验法律的实际运作。去年的法律选修课上,法官还亲自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

    付博涵特别提到,今年的选修课在选课过程中被学生迅速抢光,“这直接体现了学生们对法律学习的热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学生、家长、老师在活动后接受媒体采访。

    “情景剧让我们有非常沉浸式的感受,亲身体会到了案例中的情境。这部剧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抵御欺凌,更重要的是不能欺凌他人。”初一(2)班的董易宸同学在活动后告诉记者,法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条文,“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今天的普法活动非常好,我通过戏剧表演和老师讲解,了解并记住了有用的法律知识。”初一(10)班王梓凝同学认为,好的普法活动应让法律鲜活起来,而非仅停留在书本上。“希望今后增加辩论赛形式的普法活动,这样能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今天的普法活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种用生动的形式,让孩子自己表演和讲述自己的经历的方式,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活动对家长和老师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一位同学的家长表达了赞赏。她提议,希望家校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搭建法律指导平台,助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活动结束时,北大附中还未迎来放学时刻。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尽情挥洒青春,隐约传来的一串串笑声,让渐次离开礼堂的嘉宾们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场普法活动,不仅让未成年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有助于在全社会凝聚起守护未成年人的共识——当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共同发力,法治之光必将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记者:姜佩杉 | 摄影:俞霆

    编辑:平钰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e8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