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国考”打破35岁门槛,传递了什么信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3 19:06:06   浏览次数:1  发布人:4f2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2026年“国考”报名启动,报考年龄上限由35岁放宽至38岁。同时,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这次报考条件年龄的调整,与大家切身相关,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说,“突然有一种可以再就业的感觉”“缓解了我35岁焦虑症”。图源:AI生成近年来,就业“35岁门槛”屡屡引发争议。这一门槛是如何划定的?回溯1994年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2026年“国考”报名启动,报考年龄上限由35岁放宽至38岁。同时,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这次报考条件年龄的调整,与大家切身相关,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说,“突然有一种可以再就业的感觉”“缓解了我35岁焦虑症”。


    图源:AI生成

    近年来,就业“35岁门槛”屡屡引发争议。这一门槛是如何划定的?回溯1994年出台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年龄为35岁以下”。这个规定执行后,现在很多地方的很多部门、单位都规定,35岁以上就不能考公考编。通行多年的人力资源筛选规则,对优化职场队伍年龄结构、增强体制活力与职场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固化的年龄评判标准,忽略了个体能力的差异化与职场发展的多元化。碍于此项规则,不少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刚跨过35岁,就面临“求职无门、换岗受限”等困境。此外,随着国民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尤其很多人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去读研究生、读博士,就业年龄显著推后,更与“35岁门槛”形成尖锐的现实冲突。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页面截图

    传递出让人才选拔

    回归能力本位的鲜明信号

    国家选拔行政人才,能力应是第一决定因素。选才的方式与标准、视野与格局,都应当与时俱进。2026年国考放宽报考年龄限制,首先打破了“唯年龄论”的片面导向,传递出让人才选拔回归能力本位的鲜明信号。让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才有更多机会创造社会价值,也有助于释放整个社会的就业活力和创新潜力。


    传递出公平就业积极信号

    这次国考对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进一步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同时,也是主动顺应时代变化,适应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回应社会面的诉求。

    逐步淡化年龄歧视,积极重塑社会心理与用人观念,正是国考移除“35岁门槛”的深层价值。最近,四川、上海等地纷纷放宽考编年龄限制。政府部门率先垂范,有助于汇聚破除年龄歧视的强大合力,为建设活力盎然的现代职场提供坚实支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12月1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举行。图为考生在某考点等候进场时复习。

    类似探索其实早已在地方展开。近些年,山东、河南、云南等多个省份的部分岗位也陆续放宽了报考年龄限制。国家层面的调整,是对地方经验的制度化吸收,也为公共部门的选才机制打开了新局面。这种信号的外溢效应,未来或将影响事业单位、国企乃至民营企业的用人观念。

    要看到,破除就业年龄歧视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深刻变革。每个企业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不尽相同,招引年轻人和兼顾各年龄段的人并不矛盾,要避免陷入盲目跟风年轻化的误区,真正树立人岗相适、才尽其用、注重实践的导向,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职场生态。

    是对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积极衔接

    随着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稳步推进,劳动者的职业生命周期整体延长。在此背景下,国考适时放宽报考年龄,是通过在制度入口端做出关键调整,让人才成长节奏与退休政策调整同频,从而确保更多人才都能拥有完整、连贯的职业发展通道。

    打破“35岁门槛”,

    需要每一个人的“破局”

    打破“35岁门槛”,既需要制度的“破冰”,也需要每一个人的“破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每一位劳动者而言,这也是一次重新定位的机会。35岁,不该是自我设限、“躺平任嘲”的理由,而应该是沉淀经验、拓展能力的又一起点。适应变化、持续学习、夯实技能,才能掌握主动权。

    国考报考年龄上限放宽3岁,是制度在向现实靠拢,也是在重建一种社会信任。一句话:把机会给予愿意负责、能够胜任的人,年龄只是参考项。当选才的眼光更远,用人的格局更宽,社会的心态更稳,“35岁门槛”的句号,才会真正画上。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自 新华网、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图源:新华网、图虫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不推荐电脑端访问(用户少)
    请微信扫一扫,查看完整信息(记得微信收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f2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