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带领团队一年把7万件案子领进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31 15:00:17   浏览次数:1  发布人:75f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陕西西安市雁塔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芷瑜带领团队一年把7万件案子领进门“小杨,自助服务区的电脑再调试一遍,保证一上班就能顺畅运行。”“小李,抽号机的外接显示器、音响再检查一遍。”“小张,领带有点歪了,来我给你正一下。”图为工作中的张芷瑜。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庭长张芷瑜简短的指令伴随着干警们利落的回应。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大门如往常一样缓缓拉开,这是张芷瑜每天工作的序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陕西西安市雁塔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张芷瑜

    带领团队一年把7万件案子领进门

    “小杨,自助服务区的电脑再调试一遍,保证一上班就能顺畅运行。”

    “小李,抽号机的外接显示器、音响再检查一遍。”

    “小张,领带有点歪了,来我给你正一下。”


    图为工作中的张芷瑜。

    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庭长张芷瑜简短的指令伴随着干警们利落的回应。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大门如往常一样缓缓拉开,这是张芷瑜每天工作的序曲。


    图为张芷瑜(左一)指导干警分析立案质效数据。

    从指导填表到释法明理,从审查材料到安抚情绪,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诉求,张芷瑜在法律的庄严肃穆与百姓的期盼之间,稳稳地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方导诉台,点亮“指明灯”

    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共有15个窗口,每个窗口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工作井然有序,而作为庭长的张芷瑜却是个“机动人员”,目光温和而敏锐地迎接着每一个走进来寻求帮助的身影。

    “人老了,子女不孝顺,我想打官司都不会弄……”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爷,攥着一叠泛黄的纸张,焦急地询问如何起诉不赡养他的儿女。“大爷您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跟我说。”张芷瑜立刻走上前去,凑近老人耳边,一字一句地解释着。

    解释完毕,老人仍然眼神茫然。

    张芷瑜干脆拿来纸笔,用最大号的字体工工整整地写下需要他准备的材料名称:“您把这张纸收好,按这上面的去准备,准备好了随时再来。”

    老人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嘴里念叨着“谢谢法官”,小心地把那张写满字的纸叠好放进口袋。

    这就是张芷瑜的工作常态。雁塔区法院年均收案7万件以上,常年位居全市、全省前列。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打造窗口、线上、跨域、邮寄、自助同向发力的立案立体化格局,在全市率先开通“雁小立”微信服务号,为群众提供实时在线诉讼咨询服务;开通涉民生案件立案、中小微企业立案等绿色通道,设立“共享法庭”文旅局服务站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服务点,助力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让“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风景线更加亮丽。

    一纸保护令,撑起“防护伞”

    在诉讼服务中心,“反家暴维权站”的牌子格外醒目。

    2024年深秋的一个下午,一名把自己的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子走进大厅。她声音细弱地说:“之前在网上看到你们这里有个维权站……”细心的张芷瑜轻声引导她来到反家暴维权站接待室。


    图为身着法袍的张芷瑜。

    “您的情况符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条件,这是法律给您的‘护身符’。”听完女子有关家暴的情况反映后,张芷瑜迅速判断,一边安抚她,一边启动快速审查机制。最终,法院及时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明确禁止该男子对女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骚扰跟踪。“有了保护令,如果你再次遭遇家庭暴力,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及居委会、村委会等也会协助执行……”她仔细解释着保护令的法律效力,女子紧紧攥着文书,眼泪夺眶而出,但这次不再是恐惧的泪水,而是如释重负的宣泄。

    “当场受理、当场移卷、人随案走,最快24小时签发禁令。”反家暴维权站三年间依法发出76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接受法律咨询713人次,很好地保护了遭受家暴的受害者。不仅如此,张芷瑜带领团队发挥“反家暴维权站”“家事纠纷调解室”“家事‘共享法庭’”“家事审判法庭”联动作用,近三年累计化解家事类矛盾纠纷3000余件。雁塔区法院反家暴等工作机制荣获全国法院“十大最受欢迎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一扇连心门,激活“新引擎”

    推开雁塔区综治中心的大门,步入二楼,便能看到雁塔区法院设立的“一站一中心”,即“共享法庭”综治中心服务站和诉讼服务分中心。

    2025年初,为将司法服务的根系深植基层治理的土壤,张芷瑜频繁往返于法院与综治中心,参与功能区域的规划,确定人员派驻和协作流程,与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及街道反复沟通,细化每一项工作的对接机制。在她的参与协调下,仅占地130平方米的“一站一中心”集合了登记立案、诉前保全与执行、委托调解、信访接待、简案快审、司法确认等功能,建立起“登记受理—分流转办—指导调解—跟踪回访”的矛盾联调机制,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5月底的一天,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收到一封手写的感谢信:“感谢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积极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我们很感动。”

    原来,送感谢信的保洁员刘阿姨的1000余元劳务费一直被拖欠,她希望通过“打官司”的方式要回工资,可由于刘阿姨没有诉讼经验,来到立案窗口时很是焦虑和无助。

    鉴于诉讼成本较高,而拖欠工资总额不大,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向她说明先行调解的优势,征得刘阿姨同意后,工作人员通过“纠纷分流”机制联系多元调解中心,将纠纷第一时间进行了流转。三日后,刘阿姨收到了公司一次性转账支付的劳务费,纠纷圆满解决。


    图为张芷瑜工作照。

    从初入法院的青涩干警,到如今处理复杂案件、协调各方资源的业务骨干,十四年法院工作生涯的磨砺,让张芷瑜更深刻地理解了胸前这枚法徽的重量。从导诉台前的耐心解答到反家暴维权站的温情守护,从“一站一中心”的创新实践到“共享法庭”的便民服务,张芷瑜的故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润泽着群众心田。

    (雁塔区法院供图)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许颖 | 通讯员:白琨

    责任编辑:王焕平 | 联系电话:(010)67550703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段茜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75f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